世上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流量的,就算你长期坚持做免费流,你的设备,内容创作,人工...等都是费用,而且还不能满足,「稳定,精准,能上规模」的流量黄金三角,
但,还是想告诉大家,长尾流量某种意义上,是免费的,因为边际成本递减,规模效应,关键词效应等原因,
好,我们开整,
比如说你现在想入局做一个医美,做一个护肤品,做一个祛斑祛痘,做一个身材管理,做一个大健康的单品,好不好?哪怕你只想做一下养生茶,或者说你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类目,比如说某某品牌的润滑油等等都行,
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拿小红书举例,你只需要在这个平台上,你花 3 个小时间,通过不同的关键词,纯用户视角的关键词,你去给我加上 30 ~ 50 个同行,
为什么呢?因为你现在加不到同行,未来客户就加不到你,就是如此简单纯粹的力量,「你加不到同行,客户就加不到你」,
因为本质上,我们都是去平台偷流量的,不对「对抗」这件事情祛魅,你就搞不定获客,
你加到了 30 ~ 50 个同行,就会发现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加到了他?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接触到大量的优秀的同行,因为你切换了用户视角,你在这三个小时之内,你会接触到大量的优秀的标题,封面,笔记,评论区,评论区运营,评论区截流,
评论区它有没有引导加群,群的简介是怎么设计的?群里面他是怎么加到你的?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把那个带着微信的图片或者是卡片,或者是一串数字发给你的?或者是他有没有@小号?他有没有怎么把你引导过去?他是通过什么诱饵把你诱过去的?
比如说「加我领资料」,那个领的是什么资料?你加过去之后,他的破冰话术是怎么样的?他的昵称是怎么设计的?他有没有给你发报价表?有没有给你发海报?他的朋友圈是怎么发的?
你有没有把他的朋友圈往回翻个三年,看他是不是三年前就在做这个行业,而三年后他还在做,这说明着什么?这说明他肯定赚到钱了,对吧?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收集到什么呢? 30 ~ 50 份资料,然后你把这些资料在电脑上整理一下,把水印去掉,那不就变成你自己的引流资料了吗?是不是这个逻辑?
同样的,我为什么说是 4 小时法则?到这里你才用了 3 个小时,到这一步你就要把这个,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所得,去做了一下整理,
怎么整理的?你会很惊奇的发现,在你看到第3个小时的时候,你已经看不到任何一个有新意的东西了,所有的封面都长那样,所有的内容,套路,都是重复了又重复了,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差不多 5 ~ 8 套的模板,你把这 5 套,8 套模板给它整理下来,选择自己软硬件更适配的,简单务实,听话造作,像素级的模仿就行了,就这么简单,同行是最好的老师,
你看到这里,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不知道在屏幕你们到底是做哪个行业的?你们现在打开小红书,随便输入一个你们行业的关键词,用户思维哦,
我敢保证你搜出来的前面三屏,就是前面的三个屏幕,十一个内容,你不要看内容,你就点开每个人的头像,你去看一下他们多少粉丝,
大概能猜到你的结果,大部分是几百粉的,甚至有几十个粉的,只有少部分的千粉万粉,为啥呢,
「小红书,是一个种草平台」,
这句话能细品的朋友,一定很厉害,
确实,它从去年开始已经很少把流量给大 v 了,「低粉爆款」这个词,虽然已经被说烂了,但是确实还是有极大的参考意义以及「情绪价值」,我希望新入行的大家,能够带着仪式感,把这个流程走一下,
这个范畴并不影响我们去整理 5 ~ 8 套的热门模板,然后,告诉你一个很好玩的事,你在加到这 30 ~ 50 个同行的过程中,你一定会反复加到一个人,两次,三次,四次,这时候你就要特别注意了。
他一定是一个高手,能听明白吗?他一定是一个高手,你就要点击他的主页,连他的整个主页的一切,去好好模仿,包括加到他之后,你要怎么去跟他进行互动,去从他身上学一点什么东西,好,我们继续,
你看刚才我们讲了,你资料也有了,你内容也有了,接下来要干什么?发就得了,
当然,加了那么多同行,还是有一些其他用途的,
你不是刚入行么,加到了客户,你不是要去尝试给客户做转化吗?客户问的问题你万一不懂怎么办呢?
非常简单,你有 30 ~ 50 个同行,他们都是最优秀的老师,客户问你什么,你就马上复制粘贴过去,问他们是什么,你总会发现这 30 ~ 50 个人当中,有几个特别热情的,他们就是你免费的问答机器,
我一般是怎么操作的,
比如,要入局一个高端医美,或者高端医疗,专业术语比较多,常识特别密集的这种行业,那么我就会加到 30 ~ 50 个同行,反反复复地伪装成客户去刁难他们,直到什么呢?直到整理出,完全属于我自己的一套完美的行业百问百答,
这就是由最优秀的同行,用最标准的答案,给你回答出来的,你自己还反复 check,反复 confirm 过的,最优的行业百问百答,这是多么性感的一件事,对吧?
这就是 4 小时流量速成大法,你只要记住了这个规律,你在任何平台都是通用的,
刚才讲的是小红书,你如果去抖音的,去快手的,去视频号的,其实你会发现,逻辑是完全通用的,
比如说视频开篇,结尾,视觉锤,听觉锤,文字钉,评论区,评论区置顶,评论区作者回复,评论区各种运营,他有没有来 5 个托,
说到托,你如果认真关注,你就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事情,他可能会上了 5 个托,在那边搞互动,甚至什么呢? 100 多个评论全是托,都有可能,
你一个一个挨个去拆解,同样的,刚才讲到了评论区,我就针对评论区再拆开讲一讲,比如说你们刷笔记的时候,不要单单的看笔记,一定要把评论区翻完,
评论区代表了真实,最真实的需求,知道吗?我日常会去做一件很酷的事,叫什么呢?找到你用户的聚集地,去大规模的爬取人们的发帖,还有评论,然后把爬到的内容,一股脑全部塞给 claude 让 AI 去帮你总结大家的痛点和需求,
如图1和图2,
我再给你们讲一个骚操作,我的内容,我会怎么进行评论区的运营?
比如,做高端医疗的时候,
首先我会派一个人来黑我,集美们别去,这家的态度太差了,虽然我终于是怎样了,
虽然我终于怎么样了,这个你们自己去体会,
比如说做妊娠纹的,虽然效果挺好,但是实在太受罪了,这个第一条就过了,
然后第二条,对对对,虽然我怎么样,但是那个戴眼镜的张主任,他的服务态度真的太差了,
第三条是什么呢?你们都找张主任了,我找的杨主任,他就不会,老好了,人又帅,是吧?
你们听明白了吗?就用具体的案例给你们举例,但是你们自己听明白了吗?
虽然怎么样,但是怎么样,
是什么意思呢?她做成了,她如愿了,其实在大量的高端医美和高端医疗这个事情上,人们关注的是什么呢?结果,她才不管态度,何况后面又会被圆回去,整个看起来就异常的逼真,是不是?
这就是评论区,领会意思啊,同样的道理,我们刚才聊了 4 小时法则,这个你们可以应用到全网的各大平台,一样的,去找到这种可以直接对标的一个对象,就直接抄作业就行了,
再看一遍好不,大家说,是不是有手就行?
好,再送大家三个有关联但不想展开的关键词,
「超级客户」,当一个客户需要跳出一个浏览环境,到另一个浏览环境,输入刚才记下来那一段晦涩难记的号码,甚至还要返回去看一下,这么长的路径,然后只为了加到你,那么,他就一定是超级用户,不用去质疑这个事,能理解么,路径是可以设计的,
「工具论」,平台仅仅是你获取流量达成销售的工具,而不是你项目的全部,是吧,小红书是工具,抖音是工具,但不是项目的全部,
「流量结构」,流量结构必须健康,这样你的抗风险能力就强,系统性稳定,举个例子,你是货架电商玩家,那么你的流量构成就是「淘客」「活动」「综搜」「硬广」,没有别的了,
如果你是知识付费玩家,「混群」「换量」「裂变」...这些也都要列入你的流量构成,越健康,越长久,
然后,我们来到了更有意义的一段,
「选择即经营」,
「场景-需求-产品」,
基于哪个场景下的哪个需求去选择产品(或服务),这是我们在开始做事前一定要思考的问题,有很大的意义,不需要得出一个很漂亮的答案,甚至我们迷茫的脑子也得不出答案,但只要你开始动脑,就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而只要你选对了自己的软硬件,技能和资源能匹配上的某个场景下的某个需求,意味着你就能可进可退地做大做强,做久做长,
退可专精一个细分需求,进可基于这个产品的客户,通过满足他的其他需求,创造价值,
做「一盘货」的意义,
我直接给大家举例子,
先正着来,比如,
场景:「看病」--->衍生出非常多的需求:陪诊,绿通,高端医疗,护理疗养,名医,药,保健康复,床位等各种黄牛,人道主义关怀...等--->基于这个场景下的任意某个需求,你去设计产品/服务,
当然,你很有实力了,也可以切更具体的场景,同样大,
比如,三大病种:儿科,慢病,不孕不育,
同样也是在每个病种底下有着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对应着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而有了任意产品后,搞来的客户大概率是有着其他同场景下的需求的,甚至能衍生出一整盘的产品,
比如,保险,养老,理财等一系列偏中老年人的产品,
我尝试反过来举例,比如,
产品:小绿书因为什么而出圈,我记得是鲨鱼裤,那鲨鱼裤对应的一整个货盘可以是什么呢,鲨鱼裤,瘦腿袜,提臀裤,美背,天鹅臂,束腰,塑身衣...等一整个货盘,
会买其中一个东西,就有可能买你其他的东西,
这是在「遮丑」这个「场景」下,
「看起来更美」「看起来更瘦」「看起来更体面」的「需求」,
而这类的用户,他们也同时符合,对自己有要求,对生活有追求,
甚至过年回家,你也会发现这种「一盘货」的概念比比皆是,
泡泡机,充气城堡,气球,挖沙,抽奖,开盲盒,套圈圈...也是一起的啊,
做都做了,人来都来了,不做一盘货,怎么拉高客单价,怎么拉高转化哈哈,
这里,聪明的朋友一定能想明白了,
需要多一嘴的,反而是,「方向」,初级阶段的玩家,再来两个词吧,
「流量价值」和「客户价值」,
「流量价值」就是你做的这个选择,做来的流量,能够给你带来多少利益,是否符合「五高」,也就是高客单,高利润,高粘性,高复购,高转介绍(是的,传播属性也很重要啊),
实在不行,起码符合2个以上啊,
是的,要去「搞富人的零花钱,别赚穷人的生活费」,
如果不符合,那这个流量是否来的轻松,是否你清晰的知道这只是过渡,你的终局,是要通过什么手段,赚谁的钱,赚多少,怎么赚,
「客户价值」就是和你发生金钱交易的客户,是否迈过了最基础的信任门槛,你是否还能从他身上反复的创造价值,
举个例子,你今天出了100单大日化,卖了128元的蓝月亮,威露士套装,也都加到微信了,这些人有价值么,有,但不多,
你今天同样128元的客单,成交100单,但是卖的是祛斑祛痘的品,或者减肥的小药丸,要往脸上抹,吃进嘴里的,这些人有价值么,有,还挺大,因为这算是真迈过了信任门槛的客户,
是吧,以后做事情可以骚,可以浪,可以试错,可以过渡,但,多用这两个标准「流量价值」与「客户价值」去框定终局,思路也许会清晰许多,
这种能积累迈过信任门槛的客户的事业,它就是更加的正确,对吧?
客户是什么?客户就是你最强的生产要素,
再给你举例子,
一个人他 5 年前在炒股, 5 年后他大概率还在炒股,
一个人 5 年前在减肥, 5 年后大概率还在减肥,
一个人5年前在知识付费,5年后大概率还在知识付费......
回到刚才的例子,假设我卖的减肥茶,那这样的客户存在我手上,我能干嘛呢?我能反反复复地转化她,反反复复的用这些生产要素,去不断的创造价值,
为什么呢?你看一个减肥的,她可以买减肥茶,那她大概率会买减肥药,她会买减肥的装备,普拉提的装备,瑜伽的装备,
OK,她还会买代餐,她还会买各种的辅食,还可以转化她的皮肤管理,美白,祛斑,祛痘,医美,生美,科美,还可以转化她未来的母婴,大健康,还可以转化她来做副业,转化她来做微商,还可以转化她做知识付费,还可以转化什么呢?读书会,成长,身心灵,情感,这种客户?她就是你最具确定性的生产要素,她是可以陪你穿越周期的生产要素,
是的,默克制药的座右铭,非常到位,
We try to remember that medicine isfor the patient; we try never to forget that medicine is for the people,it’s not for the profits. The profits follow and if we have rememberedthat, they have never failed to appear and the better we have rememberedthat, the larger they have been,
药,是用来治病的,利润,是随之而来的,不会缺席,不会迟到,不会少,
很多东西,是结果,是行为的结果,是专注的结果,是解决问题的回报,是提供价值的回报,不是目的,不是想当然,
嗯,小结一下,「选择」大于努力,它不是鸡汤,它是最顶级的策略,记着这个模型,会少走很多弯路,
当然,也许前期的我们,年龄阶段,社会阶段使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权」,
但是,别怕,我们在生财啊,
不用焦虑,不用一步到位,有思考就可以,先干着,人生战略,就是在下一个战略「涌现」之前的最优解,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就更有方向。